巴学园亲子音乐会黄梅戏专场
女驸马三字经严凤英
上个周末,“与真实的声音相遇”巴学园亲子音乐会黄梅戏专场结束回家,已经很晚了,但是我似乎很难入睡,直觉余音绕梁,不绝于耳~~~
这次巴学园的亲子音乐会,有幸请到了北京著名的“严派”第三代传人,年轻的黄梅戏演员:林蜜蜜。这位安徽姑娘在14岁时,就获得了安徽省小梅花金奖,并获得全国戏曲第一届小梅花银奖。小梅花奖,是中国戏曲界少年组的最高奖项。2011年,她拜在严凤英大师嫡传许自友老师门下。
还有一位小伙子孟超。他也是自幼喜欢黄梅戏。09年加入北京长乐黄梅戏剧社。
巴学园亲子音乐会开了有十场了,我第一次看到,这么多的孩子,全程无比安静、几乎一直瞪着大大的眼睛,看完了一个小时的演出。我想:到底是什么,能让这么多的低龄孩子,如此专注地被吸引呢?
其实,我也是生平第一次,这么近距离的、在眼皮底下欣赏黄梅戏。可以说,我被深深地感动了。期间,有几次热泪盈眶。我甚至是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: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,原来这么美~~~他们的扮相、婉转的唱腔、举手投足,深深地吸引了我。但是,我似乎又感觉到,这并不是触动我的真正原因,那么,还有什么呢?
我想了一晚上,直到第二天,我才越来越清晰地发现,真正触动我的,并不仅仅是黄梅戏的唱腔,而是它背后浓烈深厚的,绵延千年的中华的情怀与灵魂。
这些年,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西方的教育,欣赏并羡慕着,但是却没有意识到,作为一个中国人,那深藏不露的早已和血液融合在一起的东西,是不可能被改变的。昨天晚上,那婉转了千年的声音就是那样丝毫不设防地进入我的身体,与血液中的它们猛然相见。
中国戏曲有一个特点:每一段戏曲背后,都有一个故事,这些故事流传了千年。当演员在讲述女驸马故事的时候,我被那个早已过时的故事击中了泪点。我对孩子们说:不知你们是否听懂了这个故事?如果没有听懂也没关系,等你们长大了,总有一天,会记得这个晚上。
因为,我知道,这样的一个夜晚,也一定会成为你们血液中的那部分。
这些年,国家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很多幼儿园都变成了国学特色。三字经、道德经、论语,这些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越来越多地从幼儿的小嘴中吐出来。我始终记得孙瑞雪老师曾经说:古文里深刻的含义并不适合九岁以下的儿童,单纯的记忆到底有多大的意义?但是,如果不背枯燥的三字经,那么怎么让低龄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?今天,当黄梅戏的声音在我脑中一直萦绕的时候,我突然就有了答案: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,也许是一个更合适的突破口。
蓝兔子老师上次来乌鲁木齐说,她曾经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学前教育的研讨会,蒙特梭利、华德福、国学、学派汇聚一堂,他们的教育观点各不相同,但是,所有的学前教育领域,都认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对幼儿不可或缺,它就是:艺术。
那么,不如就从戏曲艺术入手,让孩子们借艺术之手,把中国的情怀与灵魂,注入到他们的血液中。
不信,你看,孩子们的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