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梅戏做工形成的历史阶段
黄梅戏做工的形成与发展,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:第一个历史阶段,是黄梅戏小戏阶段至王少舫介入黄梅戏剧种以前。这一时期,黄梅戏演出的大多是传统剧目。身段做工,尚处于简单粗糙原生态的表演状态。在简陋、甚至不能称其为舞台的表演区,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场面调度,身段动作也极其简单,演员根据唱词内容做些相应的动作,只要符合剧中人物身份,身段做工可以不受约束自由发挥。老艺人不知表演程式为何物,所以,他们举手投足没有程式规范的羁绊。 那时,演出场地是田间地头、村舍院落,没有道具,缺少服装行头,演员临时找穿戴较整齐的观众借衣裤,只做简单装扮,就登台表演。黄梅戏传统剧目多为喜剧,插科打诨,搞笑逗乐,剧目内容,鸡毛蒜皮、家长里短。 方言唱腔是观众极其熟悉的乡音土韵。剧中人物经历与演员自身经历相近,熟悉的生活内容,本色自然地表演,韵味醇厚的演唱,观众早已乐在其中。虽然,随着时间的推移,黄梅戏在身段做工上也有提高,但并没有发生本质的转变,依然亦步亦趋地艰难爬行。